《江苏省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引领示范行动实施方案(2023-2030年)》 ...
当前正值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关键时期,《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(2023—2030年)》发布后,为加快促进设施农业全面转型升级,筑牢农业强国建设基础,全国各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结合自身实际,相继出台现代设施农业建设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。为加强宣传,促进各地现代设施农业建设推进举措相互交流,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推进联盟对各省(区、市)现代设施农业建设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进行了梳理。
第二期
《江苏省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引领示范行动实施方案(2023-2030 年)》
现代设施农业不仅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,还是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、拉动消费的重要载体。近年来,江苏省以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,带动资本、科技、人才等要素加快向农业农村流动,持续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动能。为保障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,推进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,2023年9月江苏省农业农村厅、省发改委、省财政厅等部门联合发布《江苏省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引领示范行动实施方案(2023—2030年)》,致力于将现代设施农业建成“农业现代化走在前”标志性工程,进一步助力乡村全面振兴。
一
指导思想
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加快建设农业强省,牢固树立大食物观,立足集约化、标准化、机械化、绿色化、数字化,聚焦打造“两沿一环”设施种植优势区、“高效绿色”设施畜牧优势区、“一主两翼”设施渔业优势区以及“点面结合”农产品仓储保鲜和粮食产地烘干设施体系,实施“双十双百”示范工程,突出科技和装备,优化区域布局,强化支撑保障,将现代设施农业建成“农业现代化走在前”标志性工程。
二
目标任务
到2025年,设施蔬菜产量占比达到50%、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85%、设施渔业产量占比达到60%,设施农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,江苏现代设施农业发展优势更加突出和稳固,成为“农业现代化走在前”的重要标志;到2030年,现代化设施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建立,建成全国高水平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地区。
三
基本原则
1.坚持“千万工程”经验指引。
认真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精髓要义,因地制宜、科学规划、久久为功,以新发展理念指引现代设施农业发展。
2.坚持典型示范引导激励。
坚持先进做法、典型项目、典型主体、典型地区等一体示范,打造“比学赶超”良好发展氛围,以典型示范引领现代设施农业发展。
3.坚持统筹谋划资源整合。
坚持品种培育、装备提升、模式创新、科技服务等一体推动,统筹整合各行业条线资源,形成合力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发展。
四
发展方向
1.打造“两沿一环”设施种植优势区。
升级沿黄河故道设施种植优势区,推动设施构型与控制设备向大型化、宜机化、智能化转型。拓展沿海地带设施种植优势区,推进生产管理轻简化、智能化升级。加强环都市圈设施种植优势区,突出发展现代都市型智慧设施农业。
2.打造“高效绿色”设施畜牧优势区。
生猪立体多层,发挥生猪规模化养殖优势。家禽叠层笼养,发挥家禽传统生产优势。肉羊标准舍饲,发挥肉羊消费市场优势。奶牛智慧节本,发挥奶牛规模养殖优势。
3.打造“一主两翼”设施渔业优势区。
大力拓展沿海设施渔业发展区,提升改造里下河等传统渔业产业区,打造太湖流域绿色生态设施渔业示范区。发挥海洋渔业资源禀赋,围绕巩固提升设施渔业综合生产能力,优化渔业生产布局。
4.打造“点面结合”农产品仓储保鲜和粮食产地烘干设施体系。
优化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布局,提供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农业生产领域产地冷链集配中心。加快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设施建设,分区分片、合理集中建设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设施。巩固提升粮食产地烘干能力,推动粮食产地烘干设施设备绿色化转型升级。
五
示范工程
实施现代设施农业“双十双百”示范工程,每年在全省推广10项科技创新成果、树立10个特色示范县(市、区)、建设100个重点示范项目、遴选100个生产经营主体。
1
引导创新主体加强科技协同攻关。每年推广10个适宜江苏、国内领先的专用新品种、新设备、新技术、新材料,激励引导科研教学单位、相关企业加强设施农业发展所需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研究。
2
引导各地大力培育特色设施产业。每年树立10个示范典型,激励引导市县加大对现代设施农业投入,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特色设施农业示范县。
3
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更快更好投入。全省每年排出100个重点项目,加大示范宣传力度,激励引导省内外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设施农业项目。
4
引导经营主体提升生产经营效益。每年在全省筛选100个生产技术水平高、市场竞争力强、经营效益好的典型,激励引导设施农业经营主体改进生产技术、开拓消费市场、提升经济效益,打造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良好氛围。
六
支持政策
实施现代设施农业“三年千亿”投资计划,每年统筹省以上相关财政资金加大投入力度,带动市县相关财政共同投入现代设施农业建设,撬动社会资本投入不低于300亿元,到2025年,努力实现3年全社会投资超1000亿元目标。
1
统筹用好各级各类财政资金。推动“多个龙头进水、一个龙头出水”,统筹各级各类财政资金支持现代设施农业发展,充分放大财政资金撬动作用。
2
强化金融创新支持。在全省推行农业设施确权登记颁证,强化再贷款、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引导作用,继续落实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政策,鼓励金融机构设立现代设施农业专属金融产品。
3
提升保险保障水平。将现代设施农业保险工作纳入省级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评价,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开展一揽子设施农业综合险,鼓励农业保险经办机构开发更加适合现代设施农业的保险产品。
4
优化设施用地保障。推动各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同步考虑设施农业用地需求和布局发展,出台相关政策,鼓励盘活利用存量设施农业用地。
七
组织保障
1.加强统筹协调。
建立农业农村、发展改革、财政、自然资源、人行、金融监管等部门间协调机制。省农业农村厅建立工作领导小组,明确厅内分工,建立推进机制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完善推进工作机制,制订实施方案,细化具体措施。
2.加强调度指导。
定期掌握设施农业重大项目进展情况,加强设施农业项目的对接服务,积极做好资金、用地等关键要素的调度和服务保障。
3.加强项目谋划。
坚持规划先行,鼓励各地用好市场化手段,整合县域内资源要素,集中连片、整体开发,打捆打包实施设施农业重大项目,发挥规模效益优势。
4.加强宣传引导。
总结挖掘各地在工作推进、政策支持、要素保障﹑投融资创新等方面的好做法,多渠道、多方式加大宣传力度,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良好氛围。
附件 :
《江苏省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引领示范行动实施方案(2023-2030年)》
页:
[1]